前幾天分享過關於劉真過世的一些雜感,這幾天又看了一些新聞分享之後,忍不住想起之前讀過的這系列書籍。
該怎麼說呢?其實在媒體一面倒回顧著他們夫妻倆過往甜蜜的同時,我注意到一個讓我很震撼的點:有節目證實劉真在過世前,因為長期裝葉克膜的關係末梢壞死,而在搶救過程中被截去腳趾。
而除了裝葉克膜,為了讓在手術中驟停的心臟恢復跳動,醫療團隊還裝了心臟支架、最後在過世前一兩天,還因為腦壓過高而開顱減壓,但最終還是搶救無效而宣告過世。
也許上面的描述某些人看了會覺得很不舒服,但我實在不知道該用怎樣更隱晦的方式談論這個部分,因為這其實都是事實,而我也沒有用任何渲染的言詞誇大。
正如其中一本書名裡的關鍵字「殘酷的仁慈」,我其實一直在想,從劉真進醫院開刀、歷經搶救的這45天,究竟對她來說是積極的挽救生命,還是一場殘忍的酷刑?
別的不說,光是腳趾被截肢這件事,如果是我真的會崩潰,那感覺就像是靠手吃飯(翻譯、寫作都要用手打字)的我,因為意外被截去手指甚至整隻手一樣,光要活下去都需要很大的勇氣。
——
回到這些書,書裡記錄著各種關於臨終的故事,不論是好的或壞的。
《生死謎藏》的作者黃勝堅醫師是台灣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的先驅,個人最推薦書裡談到DNR的章節裡,有位12歲的女孩看著自己的爸爸一路在治療過程中受盡折磨,認真的請求媽媽不要再讓爸爸接受無效醫療,讓爸爸別再受苦。
《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裡,有一段跟劉真夫妻極相似的故事。癌症末期的女性患者眼看自己已回天乏術,希望能夠出院回家度過最後的日子,卻因為先生強烈的要求,醫療團隊只得繼續進行放射治療,最後病人是在一堆維生設備的陪伴下、在醫院裡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但生命其實也只延長了一個多月。
《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作者正巧是上一本書的作者陳秀丹醫師。一名腦血管破裂的優秀醫師從艱辛的復健、到接受插管急救、裝上葉克膜、最後心跳停止;但到此還沒結束,因為家屬的堅持,醫療團隊不斷為病人進行CPR,從人工壓到最後改用機器壓,直到臉跟四肢都變黑……
——
以上我分享的這些,都只是書裡的一小部分,而且並非虛構的恐怖故事,每一則都是真人真事。
面對生命的無常,也許好好珍惜身邊的人還不夠,我們需要更進一步想想,當生命的終點就在眼前,我們希望能怎樣送走所愛的人?甚至也別害怕去想,如果是自己面臨生死關頭,會希望用怎樣的方式無憾的離開?
翻開這些書,希望大家都能再想想,所謂「醫療」的本質與意義何在,以及那些,生死將教會我們的功課。
——
延伸閱讀:
葉克膜,什麼病都能救嗎?
[089/100] 一起讀《生死謎藏》、《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生死將教會我們的功課
previou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