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自己名字的這條路,我走了十年

本篇改寫自我在Matters上參與的社區活動「十真一假」:題目篇、解答篇
之所以選這樣的標題,其實是之前一直醞釀著想回顧自己從2010年到2020年,一些很有意思的斷點,但始終沒真正下定決心下筆(其實我超懶哈哈)。剛好搭上Matters上的社區活動「十真一假」之便,就以這篇當作引子,想來聊聊我的十年回顧(有人看得出標題是出自那部電影的梗嗎?XD)
這邊稍微簡述一下何謂「十真一假」:列出11項關於自己的事情,其中有10項是真的,1項是假的。透過猜題與讓其他寫作者交流互動,也讓更多人認識自己。而在這次架站過程中,我也順便回顧除了之前列出的11項事情之外,可以再補充的4項,覺得很適合讓第一次來訪的人更認識我。
如果想看原始猜題互動的過程,歡迎往上拉、瀏覽原始的題目篇與解答篇。這篇因為是整理改寫,以下列出的每件事都是真的唷:)
2010年~2020年,關於我的15件事情
1. 2009年底,因為寫部落格,才得到翻譯第一本書的機會。
那時我已經入行快兩年了,但接的都是書籍以外的翻譯:文件、軟體、字幕⋯⋯等等。對譯者來說接到翻譯書的門檻相對高,出版社通常都有自己固定配合的書籍譯者,也不太願意跟沒有譯書經驗的譯者合作。當時我寫部落格是為了記錄自己成為譯者的點點滴滴,也會在部落格放上自己的翻譯練習,第一本書的編輯就是這樣找到我的。很幸運的是他們是個剛從大出版集團獨立出來的小型出版社,所以有開發新譯者的空間。
想看更多譯者點滴👉這邊走
2. 2010年暑假,曾在人生很茫然的時候去泰北當國際志工,因為看見戒毒村裡的人生命的改變而決志信主,今年是我受洗成為基督徒的第十年。
那時候我結束了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卻沒先想清楚自己的下一步,在偶然的情況下看到相關資訊而決定去當國際志工,希望至少不要讓這段時間虛度。志工的服務內容主要是教當地小朋友中文,住的地方是當地很有名的戒毒村。在我看來,戒毒村裡的弟兄完全看不出之前曾經吸過毒,甚至連接觸到的牧師都是戒毒成功的人。因為在他們的身上看到耶穌的形象,回到台灣之後我就受洗了。
3. 2011年寒假,曾經為了挑戰自己,騎單車環過台灣一圈。
那時候我的人生要務是準備國家考試,但過程真的很難熬、也好幾次想要放棄。決定單車環島是想勉勵準備考試中的自己,也為自己留下紀念,希望之後的人生不管遇到什麼挫折,都可以記得自己曾經這麼努力做到這件事。
身為一個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弱雞,十年來我每次在認識新朋友的場合說起這件事,十個人有十個都會覺得是假的XD。到現在都覺得成功完成環島的自己超級厲害!
想看更多環島記錄👉這邊走
4. 2010年~2012年,曾經準備過國考,希望能成為圖書館員。但因為名額稀缺加上決心不足,考了兩年都沒考上。
2011年底~2012年初,有機會能先以約聘方式進到圖書館工作,結果不到三個月就被fire了,從此終止了我的國考人生。
因為太喜歡看書,覺得每天在工作中能跟書相遇很浪漫。實際進到圖書館工作後發現自己只喜歡跟讀者和書接觸,但完全不擅長公務員工作中必須進行的許多無謂的行政程序,也討厭為了考績得不斷巴結上司跟討好同事的生態,覺得就算考上了工作起來也不會開心,因此決定不再繼續考試。
5. 2014年,大學畢業七年後才放下工作回學校唸研究所,是我們那屆同學中年紀最大的人。
因為我的生日在九月,以台灣的學制上小學時要不是早讀就是晚讀,我算是晚讀,所以即使是應屆就讀,我也經常是同班同學中年紀最大的人。我們那屆應屆就讀研究所的人還滿多的,雖然也是有跟我一樣工作幾年後回歸學校的人,但年紀第二大的同學還是小了我三歲。原本覺得應該會遇到年紀比我大的,可惜還是沒有QQ
6. 一樣是2014年,唸研究所時曾經主辦過每週一次的英語對話社群。
因為唸的研究所是採全英語授課,但八成的同學對英文口語表達都有嚴重的心理障礙。覺得自己唯一能說嘴的技能是英文還不錯,為了解救同學而開始英語社群,後來因為大家課業越來越忙,不知不覺就自動解散了。
7. 2015年,出國時曾經不小心錯過飛機,結果後來在機場過了一夜,等到隔天才有班機可以回家。
那是碩一的暑假,跟研究所同學們一起到英國實習,我們利用實習期間的假期從實習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玩,回程因為坐上路線超繞的市內公車而沒趕上飛機。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因為大家對最後一天的行程有點意見分歧,才決定分頭行動並約好在機場碰面,結果包含我在內三個一起搭公車的女生大遲到,另一個男生其實早早就到了,為了等我們最後也一起睡機場XD
很喜歡旅行的我,對旅行的深深迷戀來自於旅途中無法掌控的任何突發狀況。至今只要被問到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行,都沒有任何經歷可以超越這次XD
想看更多旅行記錄👉這邊走
8. 一直到大學畢業開始工作都沒離開過自己的家鄉,後來因為想跳脫在同一個城市待太久而形成的舒適圈,發展出到各個不同地區打工換宿的興趣。
第一次打工換宿是在2016年。去過的地區包含苗栗南庄、高雄鹽埕、基隆八斗子、南投竹山。
想看更多打工換宿記錄👉這邊走
9. 2017年,研究所畢業後,因為碩論主題與個人對旅行的熱愛,在台南的鄉村地區工作過。
畢竟論文寫的主題是旅遊,關注的又是小規模的新創團隊,本來就沒什麼大企業經驗的我,就更沒有必要進去當小螺絲釘了。這段時期的工作地區包含位於原台南縣的後壁土溝(因為離家有點遠、加上工作性質使然,我是真的搬到農村唷~)與新化老街,工作內容分別是地方社區導覽與農創老店經營管理。
想看我的論文👉這邊走
10. 2018年,因為第N次職涯迷惘,開始投入萬華地區各個深耕貧窮議題的組織,擔任志工至今。
在貧窮議題裡擔任志工可說是我這十年旅程裡相當關鍵的時期,某種程度上奠定了我下一個十年的方向。直到現在都還覺得萬華是全台北最可愛的地區,相較於我經歷過的各個地區,這些組織彼此合作與友好的程度超乎想像。我自己曾參一腳的組織包含夢想城鄉、芒草心、慕哲人社。
想看更多志工記錄👉這邊走
11. 因為結婚的關係,2018年我跟老公正式一起在台北生活。
我跟老公是在教會認識的,在我回學校唸研究所那年我們開始交往,交往四年後,在2018年結婚。我們都是台南人,我老公因為轉換跑道的關係,2017年就搬到台北了,我是2018年才跟來的。順帶一提,我是我老公的初戀XD
12. 2019年,因為結婚之後非常不能適應婚後生活,開了一個粉專抒發自己的人妻心情。
粉專目前仍然存活中,也是這個站最主要的養分來源。我跟老公是婚後才住在一起,除了最基本的生活習慣,工作型態跟相處模式都需要磨合。明明結婚前每天都會留下時間跟彼此分享心情,婚後卻因為彼此工作型態差異和同住的關係,老公完全無力跟我分享心情,後來我找到的出口就是開粉專。因為恢復固定寫文章的習慣,我找回了自我覺察的能力,成功調適婚後的心情狀態,也挽救了婚姻XD
想追蹤粉專👉這邊走
13. 2019年,因為難以忘懷對導覽與顧客服務的熱情,曾在北門站附近的「記憶倉庫」場館兼職,並在大稻埕的「迪化二0七博物館」擔任志工至今。
經歷過各類包山包海的小組織工作後,自己覺得最喜歡也擅長的還是跟讀者/遊客/顧客互動的部分。不論是兼職還是志工,都是我自我實現的一部分。
14. 到2020年八月為止,我總共翻譯了十四本書。
其實跟多數專職翻書的譯者比起來,這個數量並不算什麼(通常若稿量穩定一年至少可以翻四本書,有些更厲害的前輩產量遠遠不止如此)。我這十年除了翻書還做了不少事(就是你們看到的這些XD),所以產量不算多,目前還在跟第十五本書稿搏鬥。
想看更多我的譯作👉這邊走
15. 2020年八月開始,斜槓觸角伸到長照領域,開始擔任居家照服員(簡稱居服),到今年8/13已經滿一年。
從研究所畢業後領薪水的工作,只要有某個部分覺得不適合,我通常會在三個月內離職。因此能在居服這行待滿一年,某種程度上算是很不簡單。而之所以會進入這行、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為什麼我能超過一年還沒離職,說起來會是個很長的故事,就等有機會再來整理囉~
結語
回顧自己從2010年到2020年之間的經歷是件很有意思的事,這十年間的這15個經歷,讓我終於確定自己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天想活成什麼樣子,我花了十年的時間不斷向外追尋,才終於發現答案一直都在自己的內心。
忍不住想自問自答的是:標題的梗出自電影《神隱少女》,我自己很喜歡電影裡對於「名字」的寓意。對我而言,那個失落了自己的名字後,努力回想、追尋的過程,並不只是要找回表象的姓名,更是要找回真正的自己。那個脫去所有社會標準與世俗框架的束縛後,還能真心微笑、發自內心感到快樂的自己。
過去的每段經歷,也許當下有著酸甜苦辣各樣複雜的情緒,但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都是甜蜜的。它們成了我生命的養分,成就了現在獨一無二的我。
而我也相信,這篇整理只是開始,期待下一個十年,2020年~2030年,將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