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4月記錄:網站沒更新的這兩個月,我都在幹嘛?

by Snow Huang
236 views

上一篇說要練習「捨棄」的文章已經是二月底的事情,這段期間雖然網站看似沒在更新,但我每天可都還是過得很充實。以下就引用自己寫過的文字,大致整理我的具體「捨棄」行動:

💡與其不斷拖延、或是用超載的待辦清單累死自己,不如先果斷捨棄自己沒那麼想做的事情,再全力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說到「沒那麼想做的事情」,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今年開始我真的不再接翻譯了。

儘管決定捨棄的理由有很多可以寫,但如果真要說一個最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比起推敲不同語言的文字轉換,我更喜歡琢磨與人相處的種種方式。

這其實不是睡一覺起床就得到的啟示,而是斷斷續續花了至少兩年的時間,透過各種斜槓經驗的嘗試、不斷探問自己的內心,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就這樣且戰且走,才定調了現在常駐的領域。

而之所以會需要這麼久才終於放棄,也是基於很現實的考量:「不做翻譯可以,但要做什麼?」否則我其實在寫「100字挑戰」那時就思考過翻譯之於我的意義,卻還是因為經濟上的因素,後來還是又譯了幾本書。

///

💡與其讓紛亂的思緒在腦中打結亂成一團,不如就先敲下第一個字,讓其他想法自己浮現出來、互相連結

上一篇確實是用這個方法在半小時內發佈一篇文章,但這段期間主要是把文字整理在草稿工具,也透過整理的動作,想為自己確定最順手的草稿工具。

也是因為越整理越發現,在時間跟精力有限的情況下,任何一閃而過的想法都要書寫成文實在太不切實際。

到目前為止,透過整理跟篩選,我確實理出了更有價值的寫作方向,詳細的心得之後會再寫一篇文章來整理。

順帶一提,這篇文章從敲下第一個字開始到真正按下「發佈文章」,斷斷續續花了三天。這中間我不斷做的還是「捨棄」這個動作:調整讀起來沒那麼順的句子,甚至刪除落落長但嚴格來說只是廢話的段落。

///

💡與其無止境的借書、買書,不如先問問自己,此刻最想解決的煩惱是什麼,再去找能回應煩惱的書單

這段期間同步捨棄了兩種書單:一種是列為「想找來看」已久,但一直沒有時間真正入手的書單;一種是自己書櫃上「買了想看」已久,但也是沒時間好好讀完的書。

在整理書單的同時,我也在內心不斷思考,究竟想要透過閱讀獲得什麼?我發現比起在網路上看文案或是名人推薦買書,逛書店或圖書館找書的收穫似乎更多。

而且相較於尋找主題明確的書,有好幾次實際翻開原本不會找來看的書,書中的文字卻神奇的呼應我當下正在煩惱的問題,反而解開了心中一直打不開的結。

///

最後再說一點跟不再翻譯相關的連結,過去我翻的書算是台灣書市賣得一直很好的「心理勵志」類。在終結譯者生涯之前,我翻過最知名也最有感的作品是《內疚清理練習》(作者是丹麥心理諮商師伊麗絲‧桑德,最暢銷的著作是《高敏感是種天賦》系列)。

而其實早在開始接翻譯之前,因為自己的爸媽長期感情不好卻基於種種因素沒有結束婚姻關係,閱讀這類談關係相處的書單早已成了我的習慣。

不論婚前幾度搬家,甚至後來搬進跟老公一起生活的家,書櫃上的這類書單始終整理不掉;甚至因為每次過節回家總在應對爭吵的場合,我早就習慣回家就會帶幾本保身。

今年過年帶回家的書

但經歷今年過年回家的衝突之後,我深刻體會到如果沒有實質的行動與改變,閱讀某種程度上就像安慰劑一樣,其實對自己的生活一點幫助也沒有,終於有了動力又捨棄掉了幾本書。

在整理的同時,我又重讀了一遍過去曾經插入書籤、標註重點的段落。拔掉書籤的同時,就好像拔出長久以來深深扎在身體某處的刺,清創之後,癒合的路才正要開始。

///

回頭看上一個十年,我在不同單位之間的轉換是相對直覺性的,可說是想換就換,總是相信「下一步會更好」。

而從去年開始斷斷續續的整理,到今年確實定下「捨棄」這個大方向,我終於真正體會到「累積」的可貴。

期許自己,下一個十年(其實只剩八年了😅)要更聚焦在只有我能做、做了很不一樣的行動,至於具體來說會是什麼,就留待後續慢慢發掘與整理吧!

——

嗨!我是這篇文章的作者 Snow,感謝你讀到最後。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請在下方「綠色按鈕」幫我按5下拍手

或再往下拉,在「分享此文」上方按個表情回應,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