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 12:24)
看到課程手冊封面的這句話,直覺想到的就是聖經中的這段經文。一整天的課程上下來,深深覺得這句話寫得真好,完全就是整場活動、一日課程的中心思想: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為你所擁護的正義發聲。
記者,一個我從來不曾考慮過的職業。雖然我唯一擁有的一把刷子就是文字,當初也是靠著寫部落格才接到第一本翻譯書的工作,進了創產所更是閒來無事就愛跟碩班同學玩亂下標題的遊戲,但進入新聞界的想法卻一直讓我覺得好遙遠。只因台灣新聞的亂象,真的已經到了讓人把頭搖斷的地步,不忍卒睹。
但這個工作坊提供了一種不同的想像。如果我們不再只能被動接受新聞呢?進入網路時代,媒體的定義早已跟過去不同,新聞的本質其實也可以更簡單。關心自己腳下的這塊土地、關心生活在我們周遭的人,用自己的文字與聲音為他們說話,其實就是所謂的新聞了。跟目前電視不管轉到哪一台都一再重複、讓人摸不著重點與意義的新聞相比,用自己的眼睛與文字去發掘在地獨有的美麗與故事,其實會來得更有意義。
但真的上完課就能夠一秒變記者嗎?我倒覺得可以不用那麼死板地看待這件事情,而是回歸「成為記者」的本質。就像課程中莊豐嘉老師所分享的,也許可以不用立馬換掉手上的工作、從此就靠寫新聞吃飯。但有一天如果遇到觸動己心的故事,能夠用自己的文字和方式將它記錄下來,讓一小群人看到,甚至發揮一點棉薄的影響力,這就夠了。
標題借用朱淑娟老師的文字,很適合套用在每一件想做又不敢放手去做的事(例如每個人都有的夢想)
雖然講的是新聞寫作的概念,但其實也可以套用到寫論文上面><(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