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稍微遲到了五分鐘,剛好趕上進入正題。還好老師的個人背景跟經歷那些我都聽過了XD
基於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個半小時,開場直接破題。每次參加任何課程或講座前,最好都可以先在內心預備好,關於這個主題,你碰到什麼困難、想解決什麼問題。那個問題其實會像一個鉤子,帶著問題意識去跟聽到的主題對話,可以幫助你有效聚焦,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也因為時間有限,在課程結束時,只需要抓到三個重點,並且思考回去之後,這些重點可以如何應用在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上,這樣就夠了。
那為什麼要學職場寫作力呢?其實身為上班族,所謂的寫作力,其實就等於工作力。而寫作力當中,不可或缺的其實是提問力,透過問對問題,了解案主/老闆真正需求不可或缺的能力。
可別以為寫作力是職業作家才需要培養的能力,在職場上需要用到寫作力的地方其實比比皆是,包括提案、寫email、行銷文案等等。特別是在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的年代,寫作更可說是成本非常低的創業,培養寫作的能力幫自己多賺一份薪,對上班族來說其實是很划算的。
進一步談到讀書跟寫作的差別,讀書的過程其實在於「輸入」,而寫作在於「輸出」,讀書很多的人未必能夠寫作,是因為寫作其實是需要練習的。
#對我來說,從讀書到寫作的輸出過程,其實需要經過「思考」這個必備的關鍵,經過思考而產出的文字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雜亂的想法需要透過書寫被整理,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我寫故我在」吧!
如果你常在寫作過程中,因為構思而花了過多的時間。明淳老師提醒,寫得快其實比寫得好來得更重要。特別像是小編之類的工作,跟上時事很重要。在這個資訊更替瞬息萬變的時代,很可能你花三天想針對某則時事評論,那件事情卻早已經沒人在關注了,這其實會是很可惜的。
那要怎麼做才能寫得快呢?老師提了一個很生活化的比喻:寫作就像炒菜。接下來因為重點連發,所以採取速記的方式,如果有時間再慢慢補內容。
寫出一篇好文章的流程
→其實就跟買菜到炒出一盤菜的過程很像
寫作目的→素材→邏輯→表達方式
目的:提出對方能獲得的好處(老師稱之為資源交換)
#呼應了張忘形來協會內訓的簡報課程裡提到的「聽眾為王」的概念
素材:了解TA,寫他們看得懂的東西,一樣要強調好處
邏輯:要點整理,先說自己的目的,動之以情(某某人也有參加喔),再次強調好處(這件事可以幫到對方什麼)
文章的構成要件
字彙→句子→段落→文章(語法讓字彙構成句子,邏輯讓段落成為文章)
*邏輯訓練的要點之一:學會分辨事實與意見
學校教的寫作 VS 商業寫作,有什麼差別?
商業寫作的重點:淺白、易懂、邏輯
能用一句話說完,就不要用兩句話→把困難的概念講得很簡單,才是最困難的
→用國小生也看得懂的文字
#呼應了廖雲章講座裡提過的寫作要點
→不要把讀者想得太聰明(記下這段的時候我想到,如果觀眾的智商是七歲,那網路讀者大概是幾歲XD?)
起、承、轉、合的迷思
過去在學校學的作文,會很強調起承轉合,但在當今注意力稀缺的時代,起承轉合只會流失讀者。要抓住讀者的眼球,就要記得先說結論,再給論點。可以參考英文寫作的方式,用倒三角式的寫法。
#這讓我想起之前曾經跟協會的夥伴聊過,我自己用英文寫論文的經驗。我覺得其實用英文寫論文比中文來得容易,是因為可以專注於把想法表達出來,而不用去思考要用什麼語句。
→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
#回想起大學時的英文寫作課,我到現在都還記得老師最常問我們的一句話:Who are your readers?也呼應了最近在課堂上不斷聽到的「寫/說讀者能接收的訊息」的重要性。
→服務你的讀者(用溫和的態度告訴讀者,這邊有東西要給你看唷~~)
覺得自己可以再加強的地方:
- 用字簡潔
- 用通用的字詞和句型
- 一開始說出全文架構:開頭就列出要點,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覺得有進度感(他們的時間寶貴)
- 下吸引人的標題
- 避免華麗詞藻:少用形容詞,多用名詞跟動詞
#想起我之前在非營利組織工作時,主管對於撰寫提案企劃書常常提醒的重點
→寫出打動人心關鍵句的練習(詳見簡報內容)
寫作可以自己練
寫作需要用到右腦跟左腦
右腦:好奇心、熱忱、問對問題
我的方法跟老師的其實大同小異:
- 多閱讀
- 追劇、看電影
- 學習不同技能
- 多參加活動
- 跟別人對話,練習對別人有感
而談到學習不同技能,老師的分享打破了我的盲點:上課的目的是刺激思考,有沒有從事相關領域其實不是重點。這讓學過很多東西但好像都沒有實際應用的我稍微釋懷了點XD
左腦:資料整理、邏輯、表達
#發現老師的方法我也都在用,特別是近期新增的「開粉絲團」這件事
自己練習的關鍵 — 檢核點
- 請你的目標讀者閱讀給你回饋
- 寫完問自己問題
- 標題與內文是否相符
- 可信度
- 說服力
- 明確具體
- 簡潔
- 達成目的
老師目前的程度:寫完之後先放個一小時,回來再讀就能看出自己的盲點
#我的話,其實沒有特別測過會放多久,但確實放一段時間再讀就能自己看出盲點
回顧今天的課程
#呼應張忘形的課程:簡報結束時回顧今天提到的東西
寫作課程介紹
重點在於實作→學會任何東西的關鍵

老師特別強調她的強項包含「翻譯文」:
→英文很好,可以了解英文跟中文的差別
→平常會接把國外資料本地化的案子,稿費都滿高的(這點我也想深入研究)
上課還有終身保固,只要上過一次課,隨時都可以問老師問題(特別貼這張強調回學生訊息的時間)。她也強調,會想開課是希望對每個人都有幫助,因為現在的職場趨勢,很難一份工作做到退休,培養離開職場後需要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呼應最近看的書《我每天都想離職》提到的概念,記得要把它看完
#喜歡老師對課程銷售的態度:不強迫一定要報名,就算現在不報,有緣還是會相遇。(但其實這也是心理學的眉角吧XD)
最後因為時間的關係,不開放公開QA,但我聽到好幾個同學跑去問可以選擇的部落格平台,老師推薦medium or Blogger(medium使用ing,耶~)
當然,說明會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聽完都能決定報名上課,但我並沒有報名。為什麼呢?
其實最近陸續接觸的課程似乎都在提醒我,如果把自己的大腦比喻成資料庫,現在的我其實已經有點資料超載的狀況了,所以我覺得,不太需要再做過多的輸入動作(聽課/讀書),而是要運用自己與別人不同的經驗,多加練習輸出(寫作/說出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覺得,比起上課,是否能運用今天學到的重點,持之以恆地應用在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上,才是我該採取的行動。
但如果你是剛要起步學寫作,或是在自己的職場上遭遇寫作問題的人,還是很推薦這堂課。以我追蹤老師一陣子對她的了解,去上課絕對是值得的,一定會有收穫。
課程傳送門:寫作力就是你的職場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