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其實居服員的工作世界難:「陪同就醫」

by Snow Huang
98 views
輪椅是在醫院迷宮裡穿梭自如的神器

今天來說說長照制度裡讓我又愛又恨的服務項目:「陪同就醫」。

顧名思義,這項服務主要就是陪長輩去看醫生,聽起來好像很簡單齁?

我想會看這篇的各位應該都有自己去看醫生的經驗,但如果有體驗過陪自家長輩去看醫生的話,我想你大概多少能想像這項服務的挑戰何在。

///

第一個挑戰是「時間」,這年頭其實連診所看個簡單的感冒都會大排長龍,就更別說我們一般陪的長輩都是去醫學中心就醫,基本上耗上兩、三個小時是跑不掉的。

咦?可我上一篇不是說一天要跑6家嗎?那哪來的美國時間陪同就醫?

所以囉~通常陪同就醫會優先安排給新進員工,因為一開始的排班會比較空;或者有些人會習慣不要把班排太滿,可能就有機會塞一下。

而如果真的沒有合適的人力,或者有些長輩會習慣找特定的居服員陪伴,公司就會酌情跟固定排班的長輩商量,讓居服員「請假」去陪另一位長輩就醫。

這部分公司自有一套在不同長輩之間周旋的法則,身為居服員,我會把重點放在自己每天每個時段該出現在哪裡,這樣就夠了。

///

第二個挑戰就進入身為居服員真正的專業啦~所謂的陪同就醫可絕對不只是單純的「陪」而已。

通常在排班時就要事先了解長輩預計用怎樣的交通方式前往醫院、預定看診的科別、留意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事項(有時候看診前要先做檢查、有時候家屬有特別想問醫生的事項需要轉達)。

如果是第一次去的醫院,光是從大門穿越如迷宮般的重重障礙順利找到診間就是個不小的挑戰。進了診間,還得盡可能忠實地記下醫囑如實回報,甚至時不時得充當醫生與長輩之間的溝通橋樑。

入行至今我印象最深刻的經驗,莫過於陪聾啞長輩進行門診手術,例行流程是要先跟麻醉醫師諮詢,但醫生不懂手語(我當然也不懂!),只能硬著頭皮憑我跟長輩之間比醫生多一點的默契,來回在醫生的問答與長輩的眼神之間傳達訊息。

///

再來這個與其說是挑戰,不如說是進了這行我才發現的新世界。

一路從求學階段到出社會我都是所謂的「乖乖牌」,印象中至今幹過最出格的事大概就是不小心闖紅燈被警察當場抓包,所以斷斷續續陪不同長輩走進診間三年來,所見所聞對我來說可真是驚奇連連。

情境A:
已經在定期回診追蹤是否需要進入洗腎流程的長輩,從醫院回家的路上指定要吃小火鍋,當時還很菜的我傻傻地問「這你可以吃嗎?」,長輩給了我肯定的答案,事後家屬得知了只是幽幽地說「算了啦,他高興就好,反正吃這一餐也不會死。」

情境B:健檢報告顯示血脂過高,醫生叮嚀了飲食注意事項,護理師甚至還給了單張,結果從醫院回家的路上,長輩就順手買了自家樓下的便當回家,主餐正是醫生叮嚀要少吃的品項。

情境C:已經洗腎快兩年還有糖尿病的長輩,控制飲水是基本、油膩食物當然能免則免,結果我看到的日常就是長輩不時背著家人偷喝水、小確幸就是多吃幾塊肉,然後等到健檢報告出來數字難看再被家人唸,然後滿不在乎的叛逆頂嘴「什麼都不能吃,我不如死一死算了」。

剛入行的時候我還真的挺害怕這句話,總是抱著「搞不好今天就是我服務他的最後一天」的心情在工作,甚至甘願被情緒勒索。但你們知道嗎?三年過去了,走掉的長輩是不少,卻絕少是那些不按醫囑而行的人。

雖然我沒有正式去研究兩者之間的相關性,但其實三年來我只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越是不管醫生建議的人活得越開心、活得越開心的人活得越久。

///

講了一堆挑戰,那到底這項服務讓我很愛的地方何在?

說實在的,就算再困難的固定服務,重複做個一個月大概就能上手,再不行的話三個月甚至半年,總有熟練的一天。

而我這個人可能比較自虐一點吧?之前感到職業倦怠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固定服務太熟練了,熟練到有時候會覺得有點無聊(被打)。

所以雖然排定固定服務之後會遇到陪同就醫的機會不多,但只要每次接到這項服務,對我來說就是磨練臨場反應的絕佳機會。

基本上不會有兩次陪同就醫的內容完全一樣,所以每次陪一趟回來累積的經驗值也會加倍,對我來說就是薪水以外的最大動力!

——

嗨!我是這篇文章的作者 Snow,感謝你讀到最後。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請在下方「綠色按鈕」幫我按5下拍手

或再往下拉,在「分享此文」上方按個表情回應,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